原來他們不一樣!? 鹽可頌其實不是可頌,你知道為什麼嗎?

鹽可頌=海鹽奶油捲≠可頌
這不是數學公式,這應該是愛麵包人都應該要知道的事噢~

因為比想像中的還要多人不曉得他們之間的差異,所以整理了這兩者的差異出來下,簡單好懂的介紹來看看吧:

鹽可頌(又稱海鹽奶油捲)

前身來自東歐的傳統麵包「Salzstangen(鹽棒)」,在東歐人們為了迎接客人,會送上「鹽與麵包」作為東歐佐餐的硬質麵包。

後來日本一間麵包店,為了解決麵包店的營收問題,在麵包中包入一塊鹹味奶油,表面撒上鹽之花,上架販售後意外得到顧客一致好評。這就是現在市面上鹽可頌的雛形。特點是在麵包的嚼勁之中散發出奶香及鹹味!

鹽可頌(海鹽奶油捲)做法將麵粉、鹽、糖、酵母、加冰水攪拌成麵團後發酵,等待一段時間發酵後分切成適當的公克數搓成圓形再靜置休息,等待時間將奶油切成小條長塊狀,再將發酵完成的麵團桿成水滴長條狀,放入剛剛切好的長塊狀奶油,一起捲起來,再上方點上些許海鹽,再靜置發酵一段時間後送入烤箱。

可頌(Croissant)

一詞指的是新月的意思。在法國,可頌會被製作成牛角形狀,但更多的是長形。起源自奧地利,由奧地利移居法國的奧古斯特·藏(August Zang)帶入法國並在法國發揚光大。

將麵粉、鮮奶、酵母..等材料攪拌成麵團後發酵,發酵完後將麵團桿平,放入冰箱冷藏靜置一晚,將奶油與麵團分別再延壓更扁平平整後,將奶油放置於麵團中間,麵團由外而內摺疊包覆奶油,再來回延壓融合的更緊密成一體。延壓漸漸會變成很長的麵團,對折成近似正方形,再調的更平整後放入恆溫進行鬆弛的步驟。折疊桿壓的步驟取決於可頌要做成幾折而進行重複。都完成後將麵團切成長三角形後再捲起來送入烤箱。

烤出爐的可頌具有酥脆的外皮,內部組織呈現均勻細膩的蜂窩狀,以及濃郁的奶油香氣是可頌最大的特點。而口感層次是真正判斷可頌美味的指標!

看完以上的說明與照片後,應該可以很清楚的發現,海鹽奶油捲與可頌,其實是兩款完全不一樣的麵包種類喔!口感上的差異也非常明顯是兩款不同派系。下次來瑞莎塔買麵包的時候,就兩款一起帶,一次體驗一下兩者的差異吧!